上一個自述-王公懿 下一個相惜.祟拜
 
缘溪行
——写在“王公懿作品展”开幕前
 
2009年春,在考虑浙江美术馆现代版画典藏体系的征集规划时,《秋瑾组画》是最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经典作品之一。那时,馆藏版画几乎为零。几经波折,通过中国美术学院蔡枫教授联系上在美国的王公懿老师,向她表达了我们的愿望。王老师没有丝毫推脱,令人由衷地敬佩。2011年,王公懿向浙江美术馆捐赠《秋瑾组画》等版画作品33件。今天(2013年11月28日)王公懿老师又将《秋瑾组画》原版捐赠给浙江美术馆。“王公懿作品展”应该是浙江美术馆一场不可缺席的展览。
王公懿,她是多年来“此地”艺术圈中一个时隐时现的话题,也是浙江和中国现代艺术历程中一个不可“复制”的人物。十多年的光阴和远隔重洋的距离,造成了我们对她的些许陌生和疏离;近年她的身影回归到我们的艺术视野当中,却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她那笃诚的艺术践行者的身姿和气度,不但没有受时间地理的间隔而漫漶,反而更加透射出一股难得的明澈和从容。
浙江是王公懿的艺术故乡。1978年,她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历被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录取为研究生。1980年,毕业作品《秋瑾组画》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金奖。王公懿的艺术才情是显而易见的,她以“浙江”为起点和高点,坚持不渝地在艺术道路上跋涉和跨越,寻求自我价值的理想空间。改革开放初,王公懿较早地出国考察西方当代艺术,她敏于发现和体悟中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可能,巧妙地通过艺术实践沉淀到绘画作品中,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。在这种强烈的碰撞和融合中,她穿越了“西体中用”符号化嫁接的表象,经历过“困而知之”的艰涩,顿悟于天人同构的自在……于是,王公懿的作品在日益逼近本真的同时,也自然而然地滋生出一派东方气韵和智慧。“见山还是山”、“花开便是花落”、“闭壳蕴含无限” ……“东”、“西”已无分别。
当这些承载着时空轮转和人生起伏的作品铺展在我们面前时,沉重与滞碍已如“万重山”般成为自由创作观念的“轻舟”,我们所接引的是宁静流畅的“可感”。作品中精微的印痕、博大的气势、机趣的思维、娴熟的技法都是“可感”的,但最具感染力和穿透性的,还是王公懿初心般的情思。“可感”来自于本然,这让每个观者都能走入王公懿的艺术世界,自由地寻访和解读。每每不同,每每与共,多样化的解读让王公懿本就蕴藉丰富的艺术,更加富于张弛的弹性和丰盈的生机。从更宽广的尺度来看,王公懿的艺术或许一直携带着一种富有自知、自证和自洽能力的基因。《秋瑾组画》作为她艺术的起点之作即成为经典并非偶然,她由此生发开去,寻找、探求自然的启示和个人的释放,必然将到达艺术的彼岸。
在艺术的跋涉中,王公懿持之以恒地发现着、体悟着、生长着,更新着,呈现出与她年龄所不符的“逆生长”态势。以往的力作和声名终究是一种存在、一种参照。她回到了浙江,回到这个曾经寄寓着诗意理想和艺术风华的“桃花源”,有一段岁月、一个学校和一群师友可以为她注入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,浙江的艺术版图也将平添几分华彩。
“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……”陶然于艺履的王公懿回到艺术发源地,不仅仅是回归,更将是新的出发。
 
 
浙江美术馆馆长  马锋辉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3年11月
《缘溪行王公懿序》
——王公懿
评论地点:西湖杭州

联系方式:Wanggongyi@163.com 16190526@qq.com